文章阐述了关于入模温度测试仪,以及入模温度测量每台班不少于多少次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根据混凝土实测,一般来说温度不能低于25度,不能够超过30度。温度达到了35摄氏度,就会导致温度过高,影响到混凝土后期成膜的效果,而且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工程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在工地上施工的时候,一般来说温度达到了35度,就属于高温作业,这时候会有热辐射,并且还会使得湿度比较大。
入模温度低于5度,水泥的水化热将停止反应,混凝土的强度将不会增加。由于水变成冰后体积约增大9 %,同时产生约5MPa的膨胀应力,这个应力往往大于混凝土的内部形成的初始强度值,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早期受冻破坏)。
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5度。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第6条:“混凝土拌合料运输至浇筑场所时,最高温度不超过35℃,最低温度不低于5℃”。也就是说,凡是有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场合都要求有环境温度和模具温度的测量程序。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纹主要有两种。
要求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是5到28度,就是混凝土温度,同时要求外部气温和混凝土温度不超过5度。连续5日平均气温低于5°C或日最低气温低于-3°C时, 就要***取冬季施工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5℃,且不应高于35℃。当日平均气温达到30度以上时应按高温施工要求***取措施。当室外日平均温度连续五天低于5℃和最低气温低于-3℃时,为冬季施工,浇制混凝土应按冬季施工要求进行。
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5℃,不低于5℃。混凝土入模时,表面温度、外界温度之间不可大于20;而内部、表面温度之间不可超过25;同时浇筑体每日的降温不可超过2摄氏度,只要周边环境温度及模具温度是达到要求后,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要是在建筑的特殊位置,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还需适当的提高。
1、砼浇筑完后四小时左右后开始升温。保温养护作用:减少砼表面的热扩散,减小砼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砼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使砼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砼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裂缝。
2、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每昼夜不应少于4次。也就是不大于6小时测一次。另外告诉你,用水银温度计伸入测温筒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已是落后的工艺。费事且不准确。现在一般都***用埋温度传感器,用测温仪来测的方法了。
3、比较常用的是:***用建筑电子测温仪(JDC-2)配合预埋测温导线进行测温。具体操作如下:\x0d\x0a(1)、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各测温探头的初始温度值,并作好记录。\x0d\x0a(2)、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
4、【答案】:C 浇筑后1~4 天, 每4h 不应少于1 次; 5~7 天, 每8h 不应少于1 次; 7 天后, 每12h 不应少于1 次, 直至测温结束。
5、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每天不少于4次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测温开始的时间,以六小时以内为宜。
6、停止测温。如果同条件的混凝土测温不到600c°是很正常的,在60天送检就可以了 同条件养护试块不必作混凝土测温,在现场上如果对大体积混凝土作测温也不是用同条件试块的。进入养护室的就不是同条件养护了。所以,同条件养护试块只记录混凝土构件附近的气象温度,而不记录混凝土试块本身的温度。
1、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就是指混凝土在进入模板时的自身温度,出盘温度就是砼搅拌后从搅拌机出料时的温度。
2、要求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是5到28度,就是混凝土温度,同时要求外部气温和混凝土温度不超过5度。连续5日平均气温低于5°C或日最低气温低于-3°C时, 就要***取冬季施工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3、特殊工程或特殊部位以及有特殊要求时,入模温度不得低于10℃。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土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耐火性、整体性和可塑性,节约钢材,可就地取材,在工程建设中应用极为广泛。
4、入模温度就是混凝土浇筑后的初始温度,因为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低,散热慢,随后胶凝材料水化放热混凝土温度一般会不断升高,视混凝土体积,结构及施工环境和条件而在温升速度和绝对值上有所不同。因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有一定的范围,所以混凝土的绝对温升也有一定范围。
关于入模温度测试仪和入模温度测量每台班不少于多少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入模温度测量每台班不少于多少次、入模温度测试仪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红外温度成像测试仪器
下一篇
青浦区气体检测仪施工